【会刊精选】行绿色金融之道 促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会刊精选】行绿色金融之道 促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来源:《金融科技前沿》2021第4季刊

作者: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 发展研究部 廖先琪

《金融科技前沿》简介


《金融科技前沿》(Fintech Frontier)是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刊,以季刊的形式寄送各会员单位、省直机关、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及21个地市(州)的金融局(办)等。


《金融科技前沿》下设专家精讲、政策焦点、行业洞察、独家分析、企业案例、天府之声、学会动态七个子版块,秉承“政产学研媒”相结合的理念,收集金融科技行业要闻,宣传金融科技政策、探究金融科技理论及实践,呈现金融科技优秀研究成果,充分促进金融科技行业信息交流,并作为对外展示的前沿窗口,向全国推广更多优秀的四川金融科技企业。


欢迎投稿---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刊 全球征稿(Contributions Wanted)


行绿色金融之道 促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依法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本次《意见》还特别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气候投融资,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中央绿色金融发展要求与商业银行的独特发展模式结合,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业务模式,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现有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模式


对国内大多的商业银行来说,绿色金融主要围绕着绿色信贷产品的研发创新展开,但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和起步时间较晚的限制,绿色金融业务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扩展,多停留在产品体系结构的构建。绿色金融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有效落地规模较小,本文选取了其中相对较为成熟的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1.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


该模式主要用于满足客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改项目的资金需求,贷款对象多为中小企业。



图1: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创新运用信用增级方式,引入损失分担机制,适当降低担保标准,提供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两种模式,灵活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2.CDM(清洁发展机制)项下融资模式


CDM(清洁发展机制)是指《京都议定书》中允许发达国家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指标可交易,用于发达国家履行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在这种融资模式下,想要开发CDM中涵盖项目的开发商可提出融资需求,银行进行审核后将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以CDM项下的碳减排指标销售收入作为重要考量指标提供融资服务。


图2:CDM(清洁发展机制)项下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弥补了CDM机制不足,减少了繁冗的审批流程对项目正常运行的影响,盘活了企业的碳资产。作为融资模式其优势是将项目贷款与碳金融结合运作,突破原有的注重抵押担保等条件的限制,侧重制定与企业节能项目现金流相匹配的贷款方式,对银行的风险审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


该模式针对各方面资质良好的节能服务公司,以已建成或拟建的能源管理项目的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或以设备和在建工程抵押为主要担保手段,为其提供用于合同中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专项融资,以节能服务公司从项目企业处分享的节能效益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申请多元化组合融资服务。节能服务商为项目企业提供能效服务与工程改造,包括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项目企业无需出资,只需与节能服务商分享合同期内的节能效益,合同完成后,节能设备归项目企业所有。



图3: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


该模式下,银行可以灵活调整与项目情况相匹配的贷款形式及期限,申请人无需承担额外的还款压力。


4.融资租赁模式


该模式是将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融资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商等主体合作,签订节能减排设备租赁合同后,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实施项目申请融资,以节能环保项目营收租赁款为主要担保方式,银行在审查项目技术和实施能力后,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开展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的资金。



图4:融资租赁模式

这种模式下以节能环保项目应收租赁款为主要担保手段,有效解决相关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拓宽了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间接支持承租人实施节能减排。

纵观以上模式,都绕不开对融资对象的审核,尤其在创新绿色金融信贷产品中,固定资产抵押形式正在逐步减少,以项目本身质量为基础的信贷模式已经被广泛使用,这对银行的审查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已有银行将赤道原则运用到对融资业务中的评估过程中,主要是用于审核、评估及管理融资项目社会环境风险,并根据审核结果将融资项目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旨在倡导商业银行在对企业项目进行融资时,要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为对社会及环境造成伤害可能性小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融资过程的审核流程见图5。



图5:赤道原则在融资项目中的具体运用流程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问题


1. 绿色金融发展单一化


中国目前已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等,但当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以以绿色信贷为主,债券次之。根据中诚信发布的《2020年绿色债券年度发展报告》,2018年-2020年发生的绿色金融业务中,绿色信贷的比例高达90%,而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的比例分别只有7%和3%。绿色融资过于集中绿色信贷上,可能会抑制一部分绿色融资需求,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


2. 绿色金融项目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的不协调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开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这些融资项目具有天然的公益性,对于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不强。再如一些绿色项目所需的资金量较大,同时在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大的利润回报,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净现金流产生了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不强。


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1.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标准审批制度


商业银行应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标准审批制度。从外部因素来说,应实现环保部门和商业银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从内部因素来说,商业银行应设立相关部门用以建立差异化的绿色金融信贷审批制度和评审流程,加强对环境风险的控制;细化行业分类标准、绿色金融企业评级和利率定价模型,不断提高风险计量的技术含量;熟悉国内外绿色金融规则,借鉴先进的评审视角和方法。内外部两手抓,最大限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绿色金融模式的推广。


2.加强绿色金融场景科技创新应用


应鼓励商业银行围绕绿色经济活动需求和绿色金融业务痛点,以 ESG 分析、绿色评级、环境风险管理等场景为重点,推动各项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比如,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环境风险信息的在线采集和实时分析,探索实现绿色识别精准化、评级定价智能化、预警处置自动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难篡改、可追溯等特征,助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的资金穿透管理,降低“洗绿”“漂绿”风险。此外,应重点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为真正服务绿色经济、有实际价值的金融科技创新预留足够的观察期和发展空间。


3.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健全绿色金融配套支持政策


绿色金融项目公益性和盈利性并存的特性决定了其不能仅靠自身发展,有关部门也要配合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一定政策支持。例如实行差别信贷政策,降低企业绿色贷款门槛,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绿色金融信贷项目提供补贴等。让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利可图,实现绿色金融业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