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究】《金融电子化》观点 | 公数金用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金融电子化》2024年1月下半月刊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管理部  罗婷  宋从雅、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  谢纳  于子墨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初步搭建起了我国的数据要素制度,并对公共数据提出“加强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强化统筹授权使用和管理”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动公共数据向数字化能力强、数据需求旺盛、边际效益大的金融场景开放及应用(简称公数金用),能够为数据要素规范高效流转提供重要的“实战场”,为贯彻落实“数据二十条”、促进数实融合找到“硬突破”。


围绕数据和场景,构建公数金用生态圈

1.政企银多方推动共建公数金用生态圈。各地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生态圈的构成不尽相同,主要参与方一般由政府、公共服务运营单位、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分别承担组织协调和汇集数据、加工处理数据、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不同职责。其中,政府牵头部门以数据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为主。数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数据端的协调工作,组织搭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以及授权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金融应用端的协调工作,推动搭建各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组织金融机构加强运营。数据资源、应用平台的运营方面,各地积极引入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类企业参与甚至主导,相关企业通常由地方国有资本参股或控股,部分还有央企背景,如长沙市“一库一平台”由两家拥有市属国企背景的企业联合运营,济南“泉城链”则引入了教育部上市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2.各地公共数据金融开放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向金融机构开放的公共数据在数据量和数据种类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多数公数金用平台汇集了几十个政府部门的上百项数据资源,数据条数累计上亿。从数据主体看,企业数据的开放程度较高,个人数据由于面临更为严格的隐私保护规定,开放相对较少。济南“泉城链”得益于较为完善的数据授权和隐私保护机制,是少数向金融机构开放婚姻、就业、社保等个人数据的平台之一。从数据维度看,各地向金融机构开放的公共数据主要为工商、知识产权、司法、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公积金等,部分地区还就个别特殊数据开放应用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和天津市对接融资平台“津心融”提供政府采购信息;广东公共数据资产凭证除提供用电信息外,还提供气象信息用于保险机构的气象灾害财产保险数据监测。从数据更新频率看,各地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不同,济南“泉城链”和四川“银政通”等部分平台能够做到实时更新数据。


3.“银证保基”加强公共数据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公数金用的主要参与者,以上海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为例,33家试点金融机构中包含27家银行,占比超过八成。部分地区将公数金用场景拓展至保险领域,例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与当地气象公共服务中心构建覆盖气象灾害财产保险全流程的数据监测体系。个别地区面向交易所、创投机构等股权融资机构开放公共数据,如上海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接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股交中心等3家金融市场,将公共数据应用于挂牌上市企业审核和科创企业甄别等场景。此外,金融监管方面,四川省推动公安、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等机构跨部门、跨领域共享信息,探索建立了“反诈风险信息共享系统”。


4.多元金融场景激活公共数据价值。普惠金融是最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绝大多数公数金用平台都具备普惠融资功能。如地方征信平台将公共数据与信用信息结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再如雄安新区“金融服务直通车”实现了人民银行、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共享10余项、200余条源数据,推出了“雄安纾困普惠贷”,使用再贷款资金支持银行放贷,使用财政资金补贴企业利息。


依托技术和协作,实现公数金用跨域联动

1.技术赋能是深化公数金用的关键。分布式数字身份、去中心化标识符以及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数据全流程存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保障数据安全。各地在关注新兴技术对公共数据开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需要重视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的平衡。首先,数据的安全性与可用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相较原始数据,脱敏数据的敏感性降低,但数据特征也变得模糊,可用性相对降低。其次,技术成本与应用效果之间也需要平衡。例如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技术虽能缓解公共数据开放中的跨域流通互信问题,但建设维护成本较大,需审慎评估技术应用的经济性。


2.区域合作加速公数金用协同联动。围绕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圈推动公数金用的跨市跨省联动,是各地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部分城市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在跨市合作方面,四川“银政通”平台借力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启动了成德眉资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化系统建设,目前平台业务已经在四川实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以及广元5市的联动,平台的公积金查询业务已推广至省内各市州。山东围绕“泉城链”,积极推动全省一体化城市联盟链建设,已有10个地市相继完成建设。深圳数据交易所携手珠海市香洲区,以跨区域“政所直连”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社保分析公共数据产品的上市。在跨省合作方面,济南市大数据局已牵头成立省会经济圈(黄河流域)9市组成的大数据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推进区域数据互联互通,助力区域业务“全域通办”。公共数据的跨市、跨省乃至跨境流动将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供极大便利,例如在企业申请抵押贷款时,异地抵押权登记渠道的打通将提升贷款办理效率,也能极大程度节约企业两地往返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通过授权和监督,筑牢公数金用安全屏障

1.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授权机制设计是公数金用的关键环节,其难点在于实现金融场景中效率和安全的平衡。“授权”一词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经政府部门同意,依法授权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数据来源部门提供的公共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形成公共数据产品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典型案例,此外成都数据集团依托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可行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目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在准入门槛、运营模式、定价机制等诸多领域仍有待探索。


2.完善数据主体授权机制。“授权”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数据主体授权将自身数据提供给第三方使用。实践中有两类常见做法,一是公共数据来源部门将数据授权操作的整体流程放在自建运营平台上。例如银税互动中普遍采用由纳税人授权金融机构从电子税务局查询纳税人相关信息的方式,最大程度保障了授权的可信性。二是由公共数据来源部门与数据使用方协议约定,由数据使用方负责向数据主体获取授权,公共数据来源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在保障授权操作可信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业务效率的影响。如四川“银政通”平台建立双授权机制,用户既授权数据源部门提供数据,又授权使用部门查询和使用数据。此外,济南“泉城链”的“数字保险箱”、北京市的数据授权服务平台、广东省的“个人数字空间”和“法人数字空间”在前述两类做法上进一步创新,由政府搭建统一集中的数据授权基础设施,既解决了公共数据来源部门对于数据授权可信性的担忧,又减少了数据主体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繁琐操作。


3.探索全民参与的数据治理模式。在授权机制的具体设计中,学界还提出一种全民参与的数据治理创新思路:公共部门保留数据采集、存储的核心职责,但不再独自承担数据校核的任务,也不能独立决定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范畴,而是通过与公民、法人的互动合作来完成这些工作。这一思路既能提高政府部门开放数据的意愿,又能保障数据主体隐私,还能引入数据主体参与修正错误数据以提升数据质量,有望为公数金用的推进打开一片新天地。目前,杭州、济南、广东等地已经开始探索该思路的落地实践。


当前,各地在公数金用工作上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不可否认还有诸多领域有待探索和完善。未来,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数据源汇集与管理工作,联合多方力量丰富公数金用生态圈并拓展金融场景布局,充分挖掘新兴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和深化数据应用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主体授权的双重授权机制,助力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赋能数字中国建设。